圆实常化论——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【连载之二】
- 编辑:小贝 -圆实常化论——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【连载之二】
(四)圆实佛教妙用之因
1.《楞严经》前三卷,从七处破妄到十番显见,进而会通四科七大,先令众生觉悟如来密因:
原来情与无情、人文百科、天地万法,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让人明了宇宙来龙去脉之真相,先为点亮行人心灯!
譬有一人,自出生始,即居暗室,一旦见光,心目俱亮。再入暗室,眼虽复暗,心岂不亮?是名「和光同尘」!
2.《法华经》总共二十八品,除第四、第十四、第二十六品外,余二十五品,佛于大量篇幅,用「那由他」「阿僧祇」「尘点劫」「恒沙界」「太虚空」……这些不可思议的天文大数,说人、说事、说时、说处。人们不禁要问,真实吗?准确吗?
其实,真假对错,无关紧要!佛之良苦用心旨在扩大行人心量。以此「密化之迹」,度之「安乐国中」(七识「种子」、个体位真人,「瞒」六识之「天」,「崇密化之迹」,「过」生死之「海」,到涅槃彼岸),是名「瞒天过海」!
3.譬有一人,自出生始,即居陋室,身心俱局。一旦出室,身心顿旷。再复入室,身虽复局,其心岂局?是名「菩提不退」!
4.又譬气球,带物飞升,大能带小。气球,变量也(喻心量);物体,定量也(喻业障);心量,变量也,可以无穷;业障,定量也,止于当下。当下之业障,再大如山……也是定量,比之无穷大之心量也是「一小不点」,是故,以无穷之力举小不丁点,岂非如佛说为「譬如以尘扬于顺风」, 是名「带业往生」!
5.《楞严经》后七卷从无情四大成因(世界相续),到有情肉团身成因(众生相续),再到十方法界进化、十二类众生变异,揭示天地万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(业果相续)。为修行人指明悟后进修,破除习气、增上品位之正修行路!
譬制点心,油盐米面,原料相同,配比各异,其味岂一?修道亦然。四科七大,人人平等,质与量别,果报岂一?行真善美、戒定慧,成就胜妙解脱;执假丑恶、贪嗔痴,必会沉沦三涂。其中质量,决定升举沉堕。其中数量,决定福祸大小。是名「随心应量」「因缘果报」「酬业受报」!
分述一•(四)
行人当下解脱,却不自知,反而求证于佛。佛悯众生,苦口问质:「见性周遍,非汝而谁?云何自疑汝之真性?性汝不真,取我求实?」(《楞严经•卷二》)
复作狮子吼音「决定成佛,譬如以尘扬于顺风,有何艰险!」(《楞严经•卷七》)
千经万论、无量法门、劝修劝行,让人只知其然,昧所以然。唯有圆实佛教刨根究底、由流溯源,「一路涅槃门」(《楞严经•卷五》)。让人想成佛也成佛,不想成佛也成佛,就没有办法不成佛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、底线思维、创新思维,深入挖掘、寓义喻义释义「注重最新解经」。
二、佛教对应各宗教派
出于学术研讨原因,笔者粗浅涉猎各宗教派,惊喜发现:在宇宙本体论维度上,诸所教派竟然大同小异,异曲同工!所谓「理同出于一源,道并行而不悖」。
无奈笔者浅识薄见,只能有个大概伦比,期待各宗教友、专家,共同商酌,共肩大义。
(一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哲学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哲学「客观」义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哲学「主观、精神」义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哲学「物质」义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哲学「统一体」义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哲学「认识」义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哲学「自由」义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哲学「自由王国」义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一)
依上拟可一说,「圆实佛教」与哲学殊流同源,其目的、方向、理路与逻辑推理方式并无差别,而其境界却大相径庭。
「圆实佛教」已涉七识末那、八识心王、九识真如。今承佛陀「已说、今说、当说」之说,遵开国领袖「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」之教诲,照国家领袖「深入挖掘教义教规」之指示,可以顺理成章地从「圆实佛教」,结合自性智慧,「挖掘」双十识(色识、正识)真真如、十一识妙真如、十二识金真如、十三识全真如之「最新解经成果」。
而现代哲学对此尚未涉足,暂以「客观存在」作为抽象认定,几同不可知论;加以「王国」作为逻辑推理,近乎理想主义。其主流气势还停留在六识思维分别之中。怪不得马克思说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」,恩格斯说「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」。「总」与「源」是任何主义或思想所不可取代的;但是可以沟通、趋向、接近,直至等同。这就必须从「战略思维」上「挖掘」 ,从「辩证思维」上「认知」,从「创新思维」上「发展」。
其实而言,「圆实佛教」,实乃超哲学之哲学。
(二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科学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波粒二象性•双缝实验中空白相——「空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波粒二象性•双缝实验中波动相——「波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波粒二象性•双缝实验中粒子相——「粒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双缝实验中「空波粒」义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科学「发现」义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相似科学「全息」义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相似科学「元宇宙」义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二)
在波粒二象性•双缝实验中的「空性」已然现前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无奈现代科学,由其执「有」昧「空」,前提先错,故而熟视无睹;虽然熟视无睹,真相不能知而不宣。
实践辩证,波前粒后、波后粒前,「空性」宛然。
若不认此、若非如此,波成无源之流、粒成无本之木……既违哲理逻辑,亦悖科学初衷,更乖自性智慧!
此「空」非虚空之空。虚空乃顽钝之空,有相可见,归于色法;此「空」亦非科学所谓之「真空」,科学「真空」乃科学实验所特创、加工之「环境」。
此「空」实为佛教之「真空」、「性空」之「空」,眼不可见,唯智乃知。眼看电影,智见银幕。虽无所相,心实不疑。于中当见,缘起「性空」之理。
可知,佛法乃超哲学之哲学,超科学之科学。其发展趋势,必融理性思维与科学实践于一体,成就华严「四无碍法界」。
又,鉴于佛法超前,故目前为止,「七身功德」中「金身」与「全身」与现前科学「全息」「元宇宙」,也只相似而已,还有待于未来科学之圆满、圆通与圆融。
目下国情,从哲学界、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,将哲学、科学,与佛教俨然对立,认佛教为伪、为迷、为邪者,不乏其人其事,只要调整一下认识问题的方式、方法,这种心态应该不难纠正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、历史思维、创新思维上「挖掘」认知。
(三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马克思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马克思「灵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马克思「精神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马克思「世界」「物质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马克思「总理论」「包罗万象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马克思「觉悟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马克思「庄严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「共产主义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三)
马克思《<黑格尔法哲学批判>导言》中讲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,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,它的通俗逻辑,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,它的热情,它的道德上的核准,它的庄严补充,它借以安慰和辩护的普遍根据。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,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」。
1861年5月10日,马克思在伦敦致信恩格斯提到「科本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《佛陀》——一部很重要的著作」。
马克思这里说的「宗教」,应该包括犹太教、东正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新教、伊斯兰教等一切的宗教,并且包括佛教。否则,恩格斯「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」之说,岂非与之反调?
党和国家对佛教等各种宗教虽有一定程度规范,但应只是针对各教无视各教祖师之「宇宙本体论」,转而以实用主义偏解、偏执权宜法则,造成教内教外种种误解、争议乃至战争,并非针对广大教民奉公守法、乐善好施、修身养性种种善行懿范;更非针对各教祖师宇宙本体论!
随着公有制与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,地球人类有望在各自教主宇宙本体论的前提下,完善践行权宜法则,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!
(四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恩格斯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对应恩格斯「理性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对应恩格斯「思维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对应恩格斯「人类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对应恩格斯「自然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对应恩格斯「高级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对应恩格斯「成熟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对应「共产主义。」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四)
恩格斯《自然辩证法》中讲「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,人类到释迦牟尼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」。
现代公知将此段文,演绎为「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」。
若就中国国情而言,擅自改变原著,改变他人原话,不具法律效力,有违学界规矩,亦悖世俗常情;若就外文汉译而言,既可直译,也可意译,更可意释。何况,教义翻译,应具教理、本语、外语三通。而此三通,往往不乏诸多不确定性。是故,权衡类似情况,不必先入为主,「抱专守一」,可以根据文章主流气势,比同地质断层走向,而作变通。何况此段论述,两种说法,酷同翻版。
(五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国教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《心之力》「我心即宇宙」之「我心」;「我将无我」之「无我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《心之力》「思维心力」;「我将无我」之「将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《心之力》「我心即宇宙」之「宇宙」;「我将无我」之「我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《心之力》「宇宙即我心,我心即宇宙」;「我将无我」「共同体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《心之力》「公忠体国」;「无我的状态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《为人民服务》中「完全彻底」;党的根本宗旨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「共产主义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五)
「宇宙即我心,我心即宇宙。细微至发梢,宏大至天地。世界、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」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」「国际共产主义」「共同体」「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」「无我状态」……
如是种种,难道不是「阿弥陀佛」「如是我闻」「一心三藏」「一实相印」?岂非先圣金口与时俱进而现新貌?亦或后贤「挖掘教义」「返璞归真」?
人类果真明了《心之力》,践行「共同体」,共圆「如来藏」,自律「因果法」,谁敢贪腐作恶?谁忍战争掳掠?在严谨的宇宙本体论前,聚焦国教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笔者深信不疑:共产主义大旗、国际主义大旗、世界和平大旗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共同扛起。
(六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伏羲文化
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太极图」之「空圈」(或有说为「无极」)。
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太极图」之「阴阳鱼」(或有说为「两仪」)。
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太极图」之「四象」「八卦」(「万物」)。
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太极图」(详见附件一《太极楞严浅解》与附件二《太极楞严图》)。
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和合」。
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伏羲」。
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伏羲文化「和谐世界」。
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六)
如佛圆实之教,伏羲文化让人从本开悟,能得究竟解脱;几与一心三藏无二无别。
如佛「权小」教乘,伏羲文化将个人之「修身养性」,重在推演八卦人事;比之佛家将之「修心养性」,重在行善断恶、克己为人,相形见绌。
此类问题,笔者以为,通过真正落实太极宇宙本体论,应该不难解决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历史思维、辩证思维,参比佛伏二家,非同非异、即同即异。
(七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道教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道家「大道无形」之「道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道家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」之「生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道家「三生万物」之「万物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道家「大道无形,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」「道生万物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道家「知常」(《道德经》)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道家「元始天尊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道家「道法自然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七)
如佛「圆实」之教,道教宇宙本体论让人从本开悟,能得究竟解脱;几与一心三藏无二无别。
如佛「权小」教乘,道家执于个人「修身养性」,重在神仙之术、长寿之道;比之佛家践行「修心养性」之重在行善断恶、克己为人,相形见绌。
此类问题,笔者以为,通过真正落实道教宇宙本体论,应该不难解决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历史思维、辩证思维,参比佛道二家,非同非异、即同即异。
(八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儒教宇宙本体论
举对儒家「阳明四句」「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」: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「四句」——「心之体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「四句」——「意之用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「四句」——「物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「四句」——「心、意、物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「四句」——「致良知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儒教「内圣外王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儒教「大同世界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八)
「传统文化」者,「传」到一心,「统」到三藏,「文」在教育,「化」在身心,是「四字解」。
此「四字」义,与儒家阳明「四句」,并与道家「大道」互为解释,共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远流长,正气凛然!
相对佛、道二家而言,儒家宇宙本体论毫不逊色。
而其世间论行持,偏于人伦道德,无视畜生道之死活,更无涉及无情万物之真相,有悖万法平等之旨,相形见绌于佛道二家。
此类问题,笔者以为,通过真正落实儒教「四句教」,应该不难解决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历史思维、辩证思维、底线思维,相形佛道儒三家非同非异、即同即异。
(九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犹太教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犹教「真神」(「耶和华」)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犹教「知」(「思想」)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犹教「人和万物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犹教「宇宙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犹教「先知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犹教「摩西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犹教「和平世界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九)
如佛「圆实」之教,犹太教《圣经•旧约》崇尚「真神」「耶和华」→「知」→「人和万物」→「宇宙」,与佛「一心三藏」等各大宗教「宇宙本体论」,无二无别。犹太教徒虽不承认本教「三位一体」,而其教义教理,与之「三位一体」,同体异名,我们不能「知而不言」。
如佛「权小」之教,犹太教作为政教合一的犹太民族宗教,亦有「犹太教十三条」与「摩西十诫」,本为规范教民与国民向善、爱教、爱国、爱民。
至于其中行持准则出现一些偏差,通过精准解释「真神」「创造」之义,应该不难解决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,面对客观现状,权衡把握。
(十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宗教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宗教「圣父」(上帝)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宗教「圣灵」(光)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宗教「圣子」(「复制品」)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宗教「三位一体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宗教「觉知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宗教「耶稣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宗教「天堂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十)
这里宗教特指《圣经•新约》——《心之力》中所谓「佛性改良」之「基督宗教」。主要包括天主教(俗称:公教)、新教(又称:基督新教)、东正教(又称:正教会、东正教会、正统大公教会)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。
如佛「圆实」之教,宗教各派宇宙本体论俱崇「圣父、圣灵、圣子三位一体」之旨,并有明确定义,上帝只有一个,但包括圣父、圣灵、圣子三个位格,同为一个独一真神,完全同具一个本体,而非组合论。圣父也称天父上帝,是全知、全能、全爱的主,自在、永在的「神」;但是,没有形质可言;而圣子,可以说圣父的形象显现。此旨此义,酷同「圆实佛教」——「阿弥陀佛」「一心三藏」。可见宗教之神,并非中国人心目中鬼神之神。
如佛「权小」教乘,宗教倡导「博爱」「平等」「待人如己」,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逊色。对东西方民众的觉醒,对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至于其中行持准则出现一些偏差,通过真正落实宗教「三位一体」,应该不难解决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,面对客观现状,权衡把握。
(十一)「圆实佛教」对应伊斯兰教宇宙本体论
1.「如」者、「阿」者、「空藏」「无相」「法身」,对应伊教「真主」「安拉」。
2.「是」者、「弥」者、「识藏」「识相」「报身」,对应伊教「安拉之光」。
3.「我」者、「陀」者、「不空藏」「无不相」「色身」,对应伊教「万物」。
4.「如是我」「阿弥陀」「如来藏」「一实相」「正身」,对应伊教「至全」。
5.「闻」者、「佛」者、「觉藏」「觉相」「觉身」,对应伊教「天使」。
6.「如是我闻」「阿弥陀佛」「金藏」「金相」「金身」,对应伊教「穆罕默德」。
7.「大方广佛」「如来佛」「全藏」「全相」「全身」,对应伊教「至善」。
8.「化」者,无机不被。
分述二•(十一)
如佛「圆实」之教,《古兰经》明确称颂安拉是独一的、无始的、最高的、实在的主;是创造、主宰并超绝万物的主。亦如《天方典礼•真宰篇》论证安拉「无相至妙,难以言喻」。安拉之光创造天使,并由穆罕默德传达「启示」「六大信仰」:「信仰真主、天使、天经、圣人、后世、因果」(清代刘智《天方典礼》),此旨此义,亦同于「圆实佛教」——「阿弥陀佛」「一心三藏」。
如佛「权小」教乘,伊教亦有「五项功课」,规范穆斯林行人身、口、意三业行持,提倡坚守正道、行善积德、反省过错、预防犯罪、和谐共处。对提升国民素质、和睦家庭、亲善邻舍、助人为乐、安定社会,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至于其中行持准则出现一些偏差,一旦落实伊教「六大信仰」,真正行持五项功课应该不难解决。
此从战略思维、辩证思维,面对客观现状,权衡把握。
印广法师
2022.11.12